中国矿业大学金属材料与加工系围绕先进金属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及表面工程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由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教授7人,博导6人,副教授19人,教师中多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蓝工程,承担了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分会、江苏省材料研究学会硅材料分会建设,兼任理事长、秘书长等,拥有教育部中英生物摩擦学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分室、江苏省高效储能与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多晶硅材料制备”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共建)等科学研究平台,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和相关企业共建大型钢结构长效防腐蚀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

系下设四个骨干研究团队(摩擦学与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新金属材料与制造研究所、非晶及高熵合金研究所、高性能基础零部件先进制造),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获得省教改、省研究生教改等重要课题,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奖、国家发明奖、江苏省科技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江苏省微课比赛一等奖等多个奖励,近5年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用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

办学历史悠久,专业底蕴深厚

金属方向发展与中国矿业大学同步,从1909年始,培养冶金方面专门人才,先后培养了包括两院院士师昌绪(1941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1946级)、中国航空冶金特种铸造一代宗师荣科(1933级)等著名大师和王爱国(1980级,史赛克研发院士)、王华明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博1986级)、陈明伟(1984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终身教授)、潘庆松(2004级,Nature第一作者)等当前活跃在国内外材料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学者。

傅恒志          师昌绪             王华明

学风建设结硕果,升学出国创佳绩

金属系学生升学出国率约60%左右,升学出国的毕业生大多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

就业形势好,工资待遇优

近三年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8%以上,就业以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为主。主要就业单位为高端装备、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智能制造企业,包括:徐工集团、协鑫集团、华为、上海电气、格力、宝钢、三一重工、中铁、中建、卡特彼勒等。

科创氛围浓,竞赛成绩好

学风正,氛围浓。方向依托半导体产教融合基地、激光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开展产、学、研,学生成果突出。本科校友陈明伟(84级)、潘庆松(04级)、殷逸臣(13级)分别在NatureScience发表高水平论文,在读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SCI 1区),在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热处理大赛、失效分析大赛等行业领域顶尖级赛事屡获特等奖,在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中斩获国赛金奖,在省级以上课外科技竞赛中获奖200余项,获江苏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