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天翔作专题报告

冯遵鹏作专题报告
10月13日下午,材料与物理学院在材料楼A501举办双周论坛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南天翔老师和冯遵鹏老师作专题报告。为参会师生搭建了学术交流与知识拓展的平台。
南天翔老师以“生命周期评估的应用与案例研究——湿法炼锌不同除铁工艺对比”为题展开报告。他首先对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进行了简介,明确这一工具可通过追踪产品或工艺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量化环境影响,为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接着结合当今保护环境的先进理念,阐述了湿法炼锌作为有色金属冶炼重要环节的背景,以及“除铁”这一关键步骤中不同工艺环境友好性的差异,点明通过生命周期评估筛选最优除铁工艺对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意义;随后介绍团队围绕研究目标,构建了针铁矿法工艺、黄钾铁矾法工艺、赤铁矿法工艺及剪切强化针铁矿法工艺四种流程模拟原型,并为每种工艺确立了涵盖原材料消耗、能源输入、废弃物排放等内容的生命周期清单,以此开展生命周期评估对比研究;最终从环境角度确定了最佳除铁工艺,还提出相应工艺优化策略以最大程度减少锌冶炼对环境的影响。报告中也详细科普了湿法炼锌原理,对比不同炼锌方式的优缺点,帮助在座同学对该研究方向建立基本了解和认识。
冯遵鹏老师则以“可穿戴式拉——压识别介电弹性体传感器”为题作报告。他从煤矿安全这一核心需求切入,首先解释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指出井下作业人员行为实时监测与危险预警对增强安全性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研究方向;随后介绍团队研发的多功能生物力学柔性传感器,说明该传感器能感知多轴动态耦合的生物力学信息,可提供更完整的生物力学信号,有效提升感知的全面性与可靠性;重点阐述团队的创新设计——通过在侧面布置电极,研发出一种透明的横向多层介电弹性体传感器,利用电极横向分布与介电弹性体波形变形的协同作用,该电容传感器在拉伸和按压刺激下会呈现相反电容响应,从而实现对双模机械信号的直接识别;最后总结研究工作,同时提及传感器的可穿戴应用与终端控制验证情况,并对未来优化传感器耐用性、续航能力及信号传输稳定性,推动其向实际工业场景落地进行展望。
本次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两位主讲老师针对师生们普遍关注的学术疑点与难点,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解答,充分展现了专业素养与耐心。参会研究生反馈,此次讲座不仅帮助他们系统把握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前沿发展动态,更让大家对自身现有研究方向的深化路径、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蓝图,有了更为清晰且明确的认知。
新闻来源:院研究生会宣传部
摄影:杨士梁
责任编辑:杨士梁
一审一校:苏彤
二审二校:李智
三审三校:范韶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