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队成果在中央十套《创新进行时》以专题形式进行报道
戚继球老师针对桥梁缆索防火需求,以玄武岩纤维、玄武岩—高硅氧复合纤维和高硅氧纤维为基体,制备出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该气凝胶复合材料呈现出优异的抗火隔热性能,应用于桥梁防火领域。此项研究成果在中央十套《创新进行时》以专题形式进行报道。
2、团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合项目
隋艳伟老师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合项目:《高效储能系统用低温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该项目针对储能系统用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瓶颈问题,研究低温下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和电荷输运特性,开发新型耐低温、高比能电极材料及相应电解液,为低温环境高效储能提供技术支撑。
3、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增强
团队教师在分布式光伏方面,与企业设计了高空悬挂式光伏系统;在高效储能系统方面,设计开发了基于移动可控的EMS系统,给出了降低温差的液冷可控方案,实现了系统的可控设计与应用;在新材料设计方面,采用合金化思想,设计开发了相应体系的合金及图层,实现了优质合金及防腐涂层的应用。2024年与近10家企业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促进了技术成果转化。
4、团队荣获多项科研奖励
团队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5、团队获得教学奖励
团队获得江苏省材料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
6、团队发表多篇文章及多项专利
团队发表被SCI收录文章20余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7、团队多位老师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3版榜单
团队老师戚继球、隋艳伟、李泳志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3版榜单。
8、团队研究生多人获得奖励
团队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1人,荣获一等奖学金共11人,二等奖学金共34人,三等奖学金共4人。
9、团队培养数名毕业生及引进数名新生
团队培养硕士毕业生共18人,新引进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共20人。
博士毕业生:苗屹冬
硕士毕业生:李曼、倪建军、王闻宇、杨佳伟、杨舒涵、杨泰麟、于宁宁、葛佳佳、康大伟、宋诚、宋志豪、谢泽林、徐帆、徐磊、徐士林、张倜、张翔。
博士研究生新生:石美瑜、王永建、张维益。
硕士研究生新生:邹鹏、秦子恒、彭首勋、李政、胡广、张斌、母振、朱甜甜、黄晟晨、刘林、杨文将、章子涵、许乐、孙欣怡、吴欣怡、赵龙跃、丁越。
10、团队多次开展文化活动
近一年来团队组织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皇藏峪之行、潘安湖之行等户外活动,让师生们在忙碌的科研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加深团队师生的凝聚力,为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热情!
岁末复盘,过往皆序章!新岁启封,愿坚守初心,共创科研新成就!
感谢团队每一位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相互支持!
感谢及感恩往日里一直给予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团队支持和帮助的各位领导、老师、同仁和朋友们。惟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工作顺遂、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