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团队顺利举办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开题报告会

发布者:石美瑜发布时间:2025-05-19浏览次数:20

        2025年5月18日(周日)下午14时,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团队在材料楼A501会议室成功举办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开题报告会。陈晓文博士就锰氧化物结构调控及储锌特性研究进行答辩,韩晨晨博士围绕钠锰矿型层状氧化物的结构调控及电化学储钠性能研究展开开题汇报。团队师生及校内外专家学者参会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 陈晓文博士答辩: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创新设计与性能突破 🎓  

        陈晓文博士的研究聚焦锰氧化物材料的改性策略及其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通过缺陷工程、离子掺杂及复合结构设计,其研究取得了以下关键成果:

(1)V₀-CMO材料设计:引入氧空位增加缺陷密度,优化锌离子迁移路径;钴掺杂调节电子结构,显著提升材料电导率。

(2)Ni-MnO₂/PPy复合材料:采用水热-退火协同策略制备Ni掺杂及聚吡咯改善稳定性的纳米棒复合材料,得益于二者的协同作用,有效提升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3)Sn-MnOx/rGO复合材料:石墨烯的引入增强导电性,Sn活性位点的高度分散进一步优化储锌性能,减少锰离子的溶解。

(4)Al-Mn₂O₃/2-MI复合材料:Al增强了材料的稳定性而不直接改变电子结构。利用2-MI分子结构中的氮原子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以增强材料的化学活性。

        答辩委员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该研究的创新性与应用潜力,认为其成果为高性能锌离子电池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图片

🌟韩晨晨博士开题:钠锰矿型层状氧化物的结构调控新路径🌟

        韩晨晨博士的开题报告围绕钠锰矿型层状氧化物的结构设计与电化学储钠性能优化展开,研究计划包括:

(1)拓扑化学合成策略:通过调控层状氧化物的晶体结构,解决材料本征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降低合成成本。

(2)表界面工程强化:利用离子插层与表面修饰技术,抑制钠离子电池中的相变与容量衰减,提高循环寿命。

(3)多尺度表征与机理研究:结合原位XRD、电化学阻抗谱等手段,揭示材料结构-性能关联规律。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紧扣储能材料前沿问题,技术路线清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产业化前景。

图片

💡学术交流与未来展望💡      

        答辩与开题环节结束后,与会师生就材料合成方法、性能优化机制及产业化应用挑战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团队负责人表示:此类活动不仅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学科交叉、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

        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团队始终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科研生态,未来将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高效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人才成长。


携手探索储能科技前沿,共创绿色能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