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主题教育有成效
为深入落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院根据学校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目前累计已达到19场,其中学生党支部6场,教师党支部13场。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在全院营造“坚持原原本本学”的氛围,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院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让师生对高校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主题教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目前形成主题教育调研报告10份,领导班子讲党课7次,销号整改整治问题14项,解决实际问题10项,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8项。
7月18日-21日,学院组织开办“弘扬红旗渠精神 践行发展新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培训班,学院党委书记刘建光、副院长焦险峰、鞠治成,学院党委委员、中层负责人、党员骨干教师和新入职教师等28人参加此次培训活动。培训期间学员们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天路堡垒”基层党建示范点桃花洞村党支部以及殷墟博物苑,并聆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重大意义》以及《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两场专题讲座,观看《红旗渠新闻纪录片》、《杨贵访谈录》和话剧《红旗渠》。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团结一心、担当作为,不断为学院创造出更大业绩、做出更优贡献。
科研工作:探索求知无止境
7月7日-10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在中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学院作为第一承办单位举办了中国材料大会B04资源材料与循环利用分会,该分会于2018年由冯培忠教授倡导发起,并担任历次分会主席之一。分会安排主题报告18个,邀请报告20个,学术报告共57个;学院固废利用与高性能陶瓷团队、矿物纳米材料团队的8名师生参与了B04分会学术汇报与交流。其中朱超琼老师以“超薄层MLCC用高介纳米晶BaTiO3基陶瓷的晶粒级配设”为题进行汇报,刘芳芳老师以“纤水镁石基多孔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为题进行汇报,张保敬老师以“铜渣还原合金中重金属硫化物的脱硫研究”为题进行汇报,分别展示了学院在陶瓷结构配设探究、多孔炭材料电化学探究、铜渣循环等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校内化工学院、资源学院多位老师也做了学术报告;全校共有31位老师参加大会。
7月20日-22日,由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3高端装备精密成形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大会在太原举行。学院承办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精密成型技术与装备分论坛,陈正教授任论坛主席,樊宇副教授任论坛召集人,组织了高校、企业联合代表团10余人参加论坛并做了多场精彩报告。
7月21日-24日,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江苏省燃料电池产学研技术研讨会在徐州召开,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张吉雄、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王军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会议邀请清华大学史翊翔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邵志刚研究员、澳大利亚科廷大学邵宗平教授等燃料电池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大会做特邀报告,吸引30余家单位的170余位专家学者与技术人员共同参会。
暑假伊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认证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学院党委书记刘建光、院长冯培忠牵头,副院长唐军主持,材料学科48名教师参与资料补充整理。专业认证小组26名教师分工协作,加班加点收集资料撰写认证自评报告,认证工作组每周召开例会。另外各小组每周都会组内讨论,集中办公、集中力量完成认证自评报告的撰写及附件的收集。认证工作组负责人牛继南老师夜以继日,细细打磨,在7月20日圆满完成认证自评报告的统稿和提交工作。
暑假期间,物理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持续紧张有序进行。物理学博士点申报专班与学科委员会协调配合,加班加点完善申报书与汇报PPT。在学院统筹安排下,广泛征求了国内物理学优势学科高校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由学院办公室主任荣露协调,筹备8月份在银川召开物理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分析申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刘海顺教授与王伟华副教授、陈雷鸣教授、何业增副教授、贾传磊教授等精心打磨申报材料,以期在博士点申报中获得理想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做好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材料学科、化工学科协调配合,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多次研讨交流,共同推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为加快推进申报准备工作,暑假以来,学院领导多方听取学科发展情况,积极制定工作方案、部署相关任务,成立了以凌意瀚教授牵头,王叶青、毛梁、冯存傲、赵丹阳等多位青年教师参与的申报团队。围绕拟定的4个学科方向,从国际视野出发,遵循学科建设规律,就地域、行业、学科内涵等方面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以进一步提炼学科特色、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精心打磨申报材料,确保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高质量完成。
学生工作:学习工作两不误
七月份以来,学院学生工作队伍扎实推进轮休工作计划,在暑假期间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学习提升能力并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安排。
7月17日,我院召开辅导员核心素养能力提升专题会议暨暑假安全工作布置会。
图为辅导员利用暑假认真参加培训学习相关课程,并撰写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所学所感。
暑假期间,学院组织5支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全国多地开展实践活动。其中,“烛光体”向阳童行实践团前往徐州市特教中心以及盲人产业店等地进行线下调研和采访,旨在了解国家发展给社会弱势群体所带来的帮助,实地考察徐州的相关建设为盲人生活带来的改变。“梦中国”社会实践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河北、陕西、浙江三个省共计十一个村镇开展实践活动。“梦之蓝”实践小分队前往徐州市马庄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马庄村当地的文旅发展现状并立足传统文化进行墙绘和电箱画的创作,助力马庄打造文旅名片。“碳识未来”社会实践团分别前往徐州市、常州市、灵璧县、灵丘县四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感悟能源产业的发展变化。“披星戴梦”社会实践团分别前往徐州马庄、宁夏西吉、安徽灵璧、江西吉安、内蒙古集宁区等多个地区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开展天文科普课程、进行天文路演及天文观测活动、参观红色宣传地等途径助力乡村振兴。
为准确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情况,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宣传好,图为学院卓婷婷老师、贾俊飞老师和孟雅婷老师认真开展溪水行动,将学校的关怀和关爱带给学生。
暑假期间,20级毕业班学生干劲十足地留校备考研究生。宿舍、教室和图书馆成为他们的主战场,学生整体学习氛围浓厚,学习热情高涨。
学院通过辅导员、研究生导师落实暑期网格化管理,每个宿舍(特别是部分宿舍暑期仅剩一人,学院通过合并宿舍、晚点名、走访宿舍等形式强化网格作用)明确所属网格以及网格员,并与暑期学生密切保持联系,确保暑期留校学生平安、有序、高效地度过暑假
此外,学院还将对学生的关怀做细做实,确保不漏一人,做好家校沟通工作,积极推进家校联动,形成育人合力。图为7月4日,学院辅导员孟雅婷和卓婷婷亲自送一名学生回家,并开展溪水行动家访。
暑假期间,学院学生根据培养方案和学院要求前往华润微电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活动,将访企拓岗、毕业生回访活动做乘法。
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暑期实习收获满满,并用真诚的文字写下了对于实习单位的感激、对于未来的畅想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在华润微电子实习的罗维同学兴奋地表示:“华润微电子公司是一家主要负责微电子业务投资、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高科技企业,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能力。华润微电子认真筹划和精心组织了我们的实习活动,带领我们领略公司艰辛的发展历程,让我收获颇丰。”谢千同学则表示在华润微电子实习期间,通过专业授课、实习参观、产业之旅、答辩汇报、校企交流等形式充分了解到目前材料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被卡脖子领域的现状,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眼界,深刻意识到所学专业的美好前景和国家的迫切需求,从而激发了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
7月21日,第八届“欧波同杯”全国失效分析大奖赛暨第六届全国材料专业大学生研究能力挑战赛正式拉开帷幕,我院康学勤老师作为本次比赛评委代表在开幕式发表致辞。经过为期三天的激烈角逐,我院研究生郁永昊、朱辰喆团队,本科生张友奎、曹定越团队,梁展涛、李潇楠团队和郭新亮、唐鑫梅团队荣获一等奖,本科生周华坤、郝子为团队荣获二等奖,其中郁永昊、朱辰喆团队获得决赛第三名。
教学工作:深入调研求真知
7月20日—22日期间,学院教学副院长唐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贾传磊、应用物理系主任张俊廷、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主任戚继球,无机非金属系副主任范贺良一行赴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大明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无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开展调研工作,就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专业知识体系、课程目标达成、企业人才需求等问题与调研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同时,调研小组还与我校在相关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座谈,听取了他们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与建议。
副院长唐军还邀请各合作企业派专家深入参与2024版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指导等人才培养过程。
7月7日-9日,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于苏州大学进行,我院6名本科生参赛,其中2人荣获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荣获团体二等奖,顾永琴、许林敏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7月30日-31日,顾永琴、许林敏带领三位即将参加国赛的选手分别到徐州工程学院和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参观交流,并与徐州工程学院的三位选手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7月31日下午,郑州大学设备处领导参观材料楼A309,顾永琴、许林敏陪同参观并进行交流。
7月20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度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专科毕业论文名单,我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陈亚鑫老师指导的2018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刘家岑的论文《由电位出发:电极材料设计与高性能钾离子全电池构筑》获得一等奖。
研究生工作:聚英才而善用之
7月11日-13日,我院副院长鞠治成牵头举办了202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纷纷前来参加。期间学院组织学生前往校史馆和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参观学习并聆听了对学院和学科的介绍以及优秀毕业生和在籍研究生的学术报告、在校生活分享。暑期夏令营工作还得到学院院友闫岩(2014级物理本科生)经营宾馆的大力支持。
暑假期间,学院研究生停课不停研,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各个实验室内热火朝天地进行实验、撰写论文,表现出材物人朝气蓬勃的青春风貌。
例如,凌意瀚教授课题组学生在相转化法制造更厚直孔陶瓷膜方向取得了一定进展;刘海顺教授课题组则围绕“铁基非晶废旧条带循环降解煤化工废水中苯酚的机理研究”课题,发现工业非晶条带能够快速高效的降解苯酚废水的性质,为降低苯酚废水处理成本、大规模推广“以废治废”的思想提供了可能。
安全工作:守住底线不放松
暑假期间,学院认真落实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实验室中参与科研的学生以“人人都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态度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
暑假期间,学院针对研究生工作室座位不足问题,积极调整公用房资源,投资20余万元建设研究生工作室,新增100余平方米。研究生工作室进行升级改造的施工现场工人们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不影响学生和老师正常工作科研的前提下,又快又好地打造全新的研究生工作室。
7月12日-18日,中国矿业大学2023年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题研修班在厦门大学集美二204报告厅举行,我院副院长焦险峰、学院实验教学与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魏京胜、教师渠立成参加专题研修。本次研修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为主题,旨在提高安全意识、拓宽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技能、提升安全素养。培训期间,参训学员开展业务主题交流讨论,集体参观了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实验仪器开放共享平台。
新闻来源:材料与物理学院 李泳锋
责任编辑:李泳锋
审核:纪承